產業環境
2021年中國GDP同比增長8.1%
國家統計局1月17日發布,初步核算,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114367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其中,第一產業比上年增長7.1%,第二三產業增長均為8.2%。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18.3%,二季度增長7.9%,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4.0%。
十部門聯合發布意見 促進制造業有序轉移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門近日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制造業有序轉移的指導意見》,提出制造業轉移和承接的重點方向、重點產業。相關人士指出,推動制造業有序轉移,是優化生產力空間布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拓展制造業發展新空間的重要途徑。
國家發改委:確保群眾清潔取暖安全
1月18日,國家發改委在發布會上表示,確保能源供應,是必須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堅持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嚴格落實“以氣定改”“先立后破”,確保群眾清潔取暖安全。進一步細化實化用能保障方案,持續優化天然氣、電力、煤炭“壓非保民”預案。
央行近兩年罕見全面降息
據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2022年1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3.70%,較上期下降10個基點;5年期以上LPR為4.60%,下降5個基點,是自2020年4月以來的首次下調。
上海加大對集成電路產業專項資金支持力度
上海市發文要加大專項資金支持力度,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對于零部件、原材料等自主研發取得重大突破并實現實際銷售的集成電路裝備材料重大項目,支持比例為項目新增投資的30%,支持金額原則上不高于1億元。
2021年深圳外貿出口實現29連冠
據深圳海關統計,2021年,深圳市貨物貿易進出口3.54萬億元人民幣,規模創歷史新高,比2020年增長16.2%。其中,出口1.92萬億元,規模連續第29年居內地外貿城市首位,增長13.5%;進口1.62萬億元,增長19.5%。2021年12月份當月進出口規模創2013年4月以來單月新高。
吉林提前下達2022年冬季清潔取暖資金預算
日前,吉林省財政廳發布《關于提前下達2022年中央大氣污染防治資金(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項目)預算的通知》明確,共計下達中央大氣污染防治資金24000萬元,專項用于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項目。
2022春節空調和壓縮機企業放假時間表已發布
產業在線近期針對各企業的放假情況做了調研。總體來看,今年的休假天數要多于往年。主要由于國內市場本來就是空調消費淡季,而且整體需求偏疲軟,疊加原材料價格高位震蕩,現階段庫存處于偏高水位,生產景氣度不高。不過外銷市場因為海外訂單相對集中,春節都會加緊生產,假期相對較少。
企業動態
美的集團投資成立汽車部件公司 注冊資本2億元
近日,安慶威靈汽車部件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2億元人民幣,經營范圍包含: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車零部件研發;汽車零配件批發等。安慶威靈汽車部件有限公司由廣東威靈汽車部件有限公司間接全資持股,而后者則是由美的集團、佛山市美的空調工業投資有限公司分別以95%和5%的比例共同持股。
美的集團與馬士基簽約深化全球物流供應鏈生態
1月19日,美的集團與馬士基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提出雙方整合資源,優勢互補,以美的集團進出口貨源產品為支撐,以馬士基班輪及全球網絡為保障,在集裝箱運輸、端到端物流業務、物流數字化建設、倉儲配送等方面展開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
再添樣板工程,格力光伏多聯機賦能武漢沌口創意產業園
格力中央空調繼服務武漢沌口創意產業園二期項目工程后,再次中標三期項目——高科技產業園以及天運辦公樓改造項目。高科技產業園建筑面積約25000㎡,天運辦公樓建筑面積11800㎡。格力為其提供旗下光伏變頻多聯機,作為產業園清潔能源試點,打造針對性定制化解決方案。
格力主導的光伏直驅電器國際標準提案獲批通過
由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主導的國際標準提案IEC TS 63349-2《光伏直驅電器控制器 第2部分:運行模式和顯示》(Photovoltaic direct-driven appliance controllers–Part 2: Operation modes and graphic display)草案終稿(DTS)近日在IEC/TC 82太陽能光伏系統技術委員會通過,這標志著格力電器在國際標準化工作中取得新突破。
海爾未來三年研發投入600億聚焦五大技術
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周云杰1月17日宣布:未來三年內海爾集團將建立專項產業基金400億元,研發投入600億元,聚焦綠色雙碳、安全隱私與合規、專業領域的芯片與操作系統、AIoT/感知與交互、數據生產力五大共性的關鍵技術方向實施核心科技攻關。
長虹控股集團已掌握2K轉16K技術
長虹AI實驗室2021年度Open House活動1月17日在四川綿陽舉行。視頻超分辨率、全新語音IP、自動化檢測等多項行業領先技術首次亮相,部分技術已陸續應用于智能家電、工業互聯網等領域。長虹AI實驗室表示,長虹控股集團已掌握2K轉4K、8K、16K技術,并已申請相關專利。
海信集團2021年營收1755億元 逆勢增24%
海信集團1月18日發布2021年營收數據顯示,面對經濟下行、家電市場萎縮疊加海內外疫情的多重因素挑戰,海信繼續保持兩位數的穩健增長,營業收入1755億元,同比增長24%,實現歷史新高;海外收入731億元,同比增長33%。
康芯威擬公開掛牌引入戰略投資者
深康佳A1月17日公告稱,因業務發展需要,公司控股孫公司康芯威公司擬通過國有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方式增資擴股引入戰略投資者,預計增資金額為1.5億-2.5億元,增資前的整體估值不低于經備案的評估值且不低于4億元,最終交易價格和交易對方將根據公開掛牌征集結果確定。
深康佳A自主研發的8K芯片已可以產品化
深康佳A近日在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本公司自主研發的8K顯示芯片已可以產品化。8K作為顯示發展的主要技術方向,市場還在推廣階段。另外,本公司研發的MicroLED可廣泛應用于包括VR顯示在內的各類顯示設備。目前,MicroLED的量產及上市時間將根據相關技術的研發進展及終端產品的開發進度確定。
容聲承諾每賣1臺超空間冰箱,捐贈1棵樹
容聲冰箱1月14日在京舉辦環保“探路者”計劃發布會。承諾每賣出1臺超空間環保冰箱,將向阿拉善沙漠種植1棵樹,用于支持社會環保事業,共同向零碳社會邁進。本項計劃得到了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對這項計劃的參與和支持,3萬棵梭梭樹已于近日捐贈完畢。
t5項目開工 TCL華星加碼中小尺寸
1月18日,總投資150億元的華星光電t5項目在武漢東湖高新區開工。據悉,華星光電t5項目是對TCL華星現有第6代半導體新型顯示器件生產進行擴產,月產能將從現有的5.3萬片提升至9.8萬片,主要生產中小尺寸高附加值IT顯示屏,車載顯示器、VR顯示面板等,計劃于2025年竣工。
寧德時代“入局”換電賽道
1月18日,寧德時代全資子公司時代電服發布換電服務品牌EVOGO(樂行換電)及組合換電整體解決方案。該組合換電解決方案由“換電塊、快換站和APP”三大產品共同組成,首款合作車型是一汽奔騰NAT組合換電版。與充電模式相比,換電模式單次補能時間短,效率堪比燃油車加油。
拼多多與美的集團達成全面戰略合作1月20日,拼多多與美的集團達成了一份年度規模突破100億的戰略合作。根據協議,雙方還將在產品定制、渠道拓展、品牌建設、數字技術、智能制造等領域展開全鏈路合作,共同推動數實融合。
國際簡訊
美國對家用洗衣機啟動反傾銷調查
美國商務部近日發布公告,對進口自中國的大型家用洗衣機啟動第一次反傾銷日落復審立案調查。與此同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此案啟動反傾銷日落復審產業損害調查,審查若取消現行反傾銷措施,在合理可預見期間,涉案產品的進口對美國國內產業構成的實質性損害是否將繼續或再度發生。
三星超過英特爾成年收入最高芯片制造商
據美國研究機構Gartner1月19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三星超過英特爾,成為頂級芯片銷售商。由于內存業務的有力提升,2021年三星的半導體收入激增31.6%,達到759億美元。該公司上一次排名第一是在2018年。英特爾的收入下降到第二位,只增長了0.5%,銷售額在前25家公司中增長最慢。
蘋果App Store首次開放第三方支付
1月17日消息,蘋果上周六遵守荷蘭政府的要求,向約會應用開放了第三方支付。這可謂是重大改變,此前蘋果拒絕開放第三方支付渠道。接入第三方支付之后可以為開發商省下一大筆資金,玩家使用付費App的價格也可能就此降下來。
2021年第四季度蘋果智能手機出貨量全球第一
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官網發布報告指出,受益于iPhone 13系列的強勁需求,蘋果在2021年第四季度出貨量占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的22%,重新坐上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頭把交椅。三星則下滑至第二,市場份額為20%。小米以12%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三。OPPO和vivo分別以9%和8%的份額進入前五名。
德國產特斯拉Model Y或將于3月上市
據外媒報道,特斯拉位于德國柏林附近格倫海德(Grünheide)的工廠目前似乎正處于啟動Model Y大規模生產的最后階段。特斯拉歐洲網站也更新了交付預期時間,當前高性能版Model Y的預期交付時間為2022年3月,而之前的顯示為2022年初。
三星發布首款可量產類腦芯片
三星近日發布了全球首款基于MRAM(磁阻隨機存取存儲器)的內存計算芯片。這款芯片由三星高級技術研究院(SAIT)與三星電子代工業務和半導體研發中心一起開發。內存計算芯片又被稱為“類人腦芯片”或“類腦芯片”。該芯片在書寫、數字分類方面的準確率達到了98%,人臉檢測方面的準確率達到了93%。
印度尼西亞將與LG聯合建設電池工廠
日前,據外媒報道,印尼電池公司與韓國LG集團牽頭的財團即將啟動投資12億美元建設電動汽車電池工廠。該財團由LG集團旗下的LG能源解決方案、LG化學和LG國際、韓國鋼鐵制造商浦項制鐵和中國鈷制造商華友控股組成。